应用心理硕士:管理心理学重点(4)


    一、知觉的一般概述(一)知觉的概念: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,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。(二)知

            为了方便大家备考研究生,本文整理分享 “应用心理硕士:管理心理学重点(4)” 相关内容,一起来看~

    一、知觉的一般概述

    (一)知觉的概念: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,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。

    (二)知觉的过程:观察、选择、组织、解释、反应

    (一) 知觉与思维的关系

    1、 知觉与思维密不可分,知觉是思维的“窗口”

    2、 思维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,把知觉组织起来,使知觉获得一定的意义

    (三)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

    1、 客观因素

    (1)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

    (2)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

    (3) 对象的组合

    2、主观因素

    (1) 需要和动机

    (2) 兴趣和爱好

    (3) 个性特征

    (4) 过去经验

    (5) 知识结构

    (重点,难点)二、社会知觉及其效应

    (一)社会知觉的本质:人的知觉

    (二)社会知觉的分类:

    1、 对个人的知觉:是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,进而取得对他们的动机、感情、意图等的认识。包括两个方面:一是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;二是知觉的组织结构。

    2、 人际知觉:即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。主要特点在于有明显的情感因素进入知觉过程。如彼此之间接近的程度、交往的多少,彼此相似。

    3、 角色知觉: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,及其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。

    (三)社会知觉效应

    1、第一印象效应;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克服消极的方面:

    (1) 在看待别人时,要尽量避免仅仅凭第一个印象就下判断。

    (2) 在对待自己时,要严格要求自己,注意随时地给人留下第一个良好的印象。

    (3) 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,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。

    2、 晕轮效应: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,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,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,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。

    3、 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:优先效应是指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;近因效应则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。一般来说,在感知陌生人时优先效应起着更大的作用,而在感知熟悉的人时,如果在熟悉的人的行为上出现某种新异的表现,则近因效应起更大的作用。

    4、 定型效应: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形成 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。

    三、社会知觉的归因分析

    (一)所谓归因,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,解释和推测其原因的过程。

    (二)归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:(1)心理活动的归因;(2)行为的归因;(3)对人们未来行为的?。

    (二) 归因的模式

    情境归因(外因):如运气、任务的难易等

    1、 海德的两归因模式

    个人倾向归因(内因):如态度,努力等

    知觉者本人的特点

    2、凯利的三度归因模式 知觉对象的特点

    归结为知觉者与知觉对象进行交往时所处的情境

    前后的一贯性

    归结为以下因素 普遍性

    差异性

    努力(内因、不稳定因素)

    3、韦纳的成败归因模式 能力(内因、稳定因素)

    任务难度 (外因、稳定因素)

    机遇(外因、不稳定因素)

    (四)归因偏差及其克服

    常见的偏差:1、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

    2、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

    3、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

    归因偏差的克服:1、要引导组织成员学习科学知识,尊重自然规律的特殊性,避免拟人化归因。

    2、要引导组织成员多进行个人倾向归因,克服总是归因外在因素的偏差,以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作用。

    3、要引导组织成员多从内在的不稳定因素(努力)归因,少从内在的稳定因素(能力)归因,克服总是认为自己能力低的归因偏差,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。

    四、自我知觉、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

    (一)所谓自我知觉,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。

    (二)观察别人的行为与观察自己的行为的区别:

    1、 观察自己行为时所掌握的信息要比观察别人时更多

    2、 对自己行为的知觉比知觉别人的行为更熟悉

    3、 在自我知觉时,自己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,而在知觉别人时自己是观察者,别人是被观察者。

    (三)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

    1、 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,离开社会知觉,就不存在自我知觉

    2、 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,自我知觉对社会知觉具有影响作用。

    (三) 自我意识:它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,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、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。

    (四) 自我意识构成:物质自我、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

    (五) 自我意识与自我知觉的关系:

    1、 自我意识是在自我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。

    2、 但自我意识的形成也不是被动的,而是能动的,对自我知觉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。

    (六) 自我管理: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思想、心理和行为的调节、控制或约束。

    (七) 自我管理的内容:自我思想管理、自我心理管理(即自我心理保健和自我心理调节)和自我行为管理。

    (八) 自我意识对自我管理的意义(关系)

    1、 自我意识为自我管理提供根据

    2、 自我意识决定了自我管理的方向

    3、 自我意识使自我管理获得了一致性。


            以上是黑龙江文都为大家准备整理的 “应用心理硕士:管理心理学重点(4)” 。更多考研免费复习资料、考研分数线等内容欢迎访问黑龙江文都研究生信息网,或直接咨询老师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考研集训营 >> 考研课程 >> 考研辅导 >> 尽在哈尔滨文都网

    历年真题 考试大纲 历年报录比 各校分数线 调剂信息汇总 分数查询 复试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