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用心理硕士:人格心理学重点(6)


    1 比较coping strategies(应对策略)和defense mechanism(防御机制)之异同。应对策略:面临可觉察的威胁时处理焦虑的努力。防御机制:自我

            为了方便大家备考研究生,本文整理分享 “应用心理硕士:人格心理学重点(6)” 相关内容,一起来看~

    1.比较coping strategies(应对策略)和defense mechanism(防御机制)之异同。

    应对策略:面临可觉察的威胁时处理焦虑的努力。

    防御机制:自我的一种功能,为了减轻或消除人格内部的冲突、降低或避免焦虑、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统一。

    异:应对策略是处理焦虑的有意识、深思熟虑的做法,而防御机制是无意识的做法

    同:应对策略和防御机制都具有缓解焦虑的作用

      2. 应对策略有哪些分类方式?各种应对策略的效果如何?

    积极应对策略:积极认知策略 积极行动策略

    问题中心策略:直接关注压力源––直接关注恩提,以克服焦虑。

    情绪中心策略:关注体验到焦虑时的情感反应

    回避应对策略:过把引发焦虑的情境排除在意识之外来处理他们的焦虑的。

    应对策略的效果:

    1)使用应对策略总比不使用好。

    2)积极策略比回避策略有效。回避策略在短期内有作用,但它的有效性局限于相对适度的压力,或至少是个体能部分控制的压力。

    3)问题中心策略和情绪中心策略各有利弊。要取决与情境,选择策略。

    关键在于是否有改变问题的方法和是否不得不接受事实。

    当确实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时,采取问题中心策略。

    当一个情境不能改变时,使用情绪中心策略比较有效。

    3.爱因斯沃斯Ainsworth提出的三种依恋关系分别是什么?

    (依恋理论)

    亲子关系的三种类型:

    1)安全型关系:妈妈对孩子关心、敏感,孩子知道妈妈的负责与亲切,即使妈妈不在时也这样想。安全型婴儿一般比较快乐和自信。

    2)焦虑–矛盾型关系:妈妈对孩子的需要不时特别关心和敏感。婴儿在妈妈离开后很焦虑,一分离就大哭。别的大人不易让他们安静下来,这些孩子还害怕陌生环境。

    3)回避型关系:妈妈对孩子也不是很敏感。孩子则对妈妈疏远,冷漠。当妈妈离开时孩子不焦虑,妈妈回来时也不特别在意。

      4.马勒Mahler认为,幼儿在4个月到三岁之间处于什么阶段?这个阶段的重要主题是什么?

    (对象关系理论 客体关系理论)

    4周:正常的婴儿自闭时期(缺乏自我组织和自我知觉)

    1-8个月:共生期作为伙伴而被依赖的母亲,共同边界感。

    4-36个月(3岁):分离-个体化阶段。他人被理解成是与自我分离的,儿童在失去他们个体

    化感觉的同时与他人发生联系(边缘型、自恋型人格在此时形成-创伤或阻碍)。


            以上是黑龙江文都为大家准备整理的 “应用心理硕士:人格心理学重点(6)” 。更多考研免费复习资料、考研分数线等内容欢迎访问黑龙江文都研究生信息网,或直接咨询老师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考研集训营 >> 考研课程 >> 考研辅导 >> 尽在哈尔滨文都网

    历年真题 考试大纲 历年报录比 各校分数线 调剂信息汇总 分数查询 复试资料